音樂會舉行的前幾天,看見好幾位住在雲林的朋友在臉書上分享相關新聞,這場音樂會裡集合了許多令人期待的元素,有兒子對媽媽的愛,遊子在家鄉的音樂會,然後辦理地點在一個傳統三合院裡,去觀賞還免費,這怎讓人不去湊熱鬧呢?
在google地圖輸入了新聞稿上提供的地址,我們來到了滿是稻田作物的小鄉間,繞了一下路才找到了褒忠鄉的順天宮,停好車循著人們的方向總算來到會場。
其實不說,倒很像來到鄉下喝喜酒,因為這裡聚集了好多滿懷喜悅的人,看來是動員了很多在地居民。
才往座位區前進,就看見旁邊已經備好茶點囉!心想這些可能只有貴賓有口福了。
哈!殊不知在場的觀眾人人有份,完全不大小眼,先由當地的花鼓陣大姊奉茶和分送橘子。
冷天的音樂會從一杯暖茶開場,真是教人不期待也難。
大姊個個笑容可掬。
一進來就很覬覦的糕點人人都有份都有好口福。
我們特意提早一點到,還看了一下彩排,這舞台以三合院為背景就夠特殊了,周圍布置了一堆堆的稻束,很有農村風味。
開場表演。
開場表演之一的操偶說相聲,兩位當地學校布袋戲團的小朋友,絲毫不怯生。說學逗唱還很厲害,台下觀眾都為他們喝采。
開場的最後,張文老師上台向大家解釋音樂會的來由,以及因為和媽媽一起去北海道旅行,旅途中意外聽見媽媽大方的在遊覽車上唱日文歌,且贏得全車人員的掌聲後,因為看見了媽媽的優點,所以錄製了張張專輯。
左邊照片的是第一首歌,榮譽的軍夫和雨夜花,現場雖然女主角-張文老師的媽媽〈李閃女士〉,因為年事已高且身體不適無法前來,但當現場播出李閃女士的歌聲時,可以聽見她的生命故事,壓得扁扁的聲音像是呢喃地哼著,會起雞皮疙瘩呢!然後張文老師在現場演唱,兩人和著。
第二首曲目前,由農委會前主委陳武雄先生引言,他朗誦了一首自己的詩作,也娓娓道出他在自己母親過世後,鄰居還來母親做的醬菜的故事,描繪的就像那醬菜香味都飄出來了。
阿爸牽水牛。
張文老師家族的長輩上來說說他對老師爸爸當過軍夫的記憶。
第三首與第五首曲目由吳文翠老師,以舞蹈的演出詮釋軍夫之妻、月夜愁與孤星的暗冥,在李閃女士的歌聲中,我們看見一個年輕少婦出外打拼,那種迫於無奈與孩子分離的苦還有許多悲愁的情緒。
白牡丹與農村曲。
安可曲,由在地美女吹奏家與張文老師合作。
在三合院裡聽音樂會是很難得的經驗,最難能可貴的是集合了許多在地人及單位一起共同完成,而張文老師將年邁媽媽的歌聲錄製成專輯,十分有意義,不僅紀錄了張文老師與媽媽的生命故事,似乎也替這片土地留下一些回顧。
音樂會場裡一直有一隻小抹布狗搖著尾巴走來走去,應該是附近鄰居養的狗,老湊著人討摸摸。